军嫂与母亲
徐东红与老公02年相识,07年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俩人的缘分早就埋藏在了千禧年之前。一个在武宁县好的高中,一个在武宁县普通的高中,相对而立的两所学校,俩人早已在无数个日出与夕阳中“面来面去”。02年徐东红已经扎根成都,为了事业而打拼,过着忙碌的上班族生活。徐东红的老公当时还在武汉军校念书,军校不能使用手机。于是俩人以书信方式传达彼此的思念,书信邮递不算快的当时,让日色也变得很慢,或许从那时开始,他们明白,这一生只够爱对方一人。就这样俩人便开始了漫长的异地之恋,07年修成正果,异地之恋变成了异地婚姻,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至今。
徐东红的老公在他们十周年纪念日,写下了一篇动情至深的文章:“2017年我们结婚十周年,十周年称为锡婚。锡是人类史上古老的金属、柔软、易弯曲、熔点231°C、沸点2260°C,具有良好的展性。用这种金属来象征十年婚姻柔韧、不易破碎,是恰到好处的。现在回想,恋爱是艰辛的、是煎熬的、也是幸福的!有一次东红来部队看我,部队的极差条件,东红没有一点怨言。知道我喜欢吃汤圆,白天就去超市买来热水壶煮汤圆;为了多陪陪我,在一个没有采光的小房间一待就是好几天。当时可以说是苦中作乐。”携手走到至今,他们说是因为早已在内心认定了对方,是对彼此的爱、理解、信任以及无限的包容让他们在异地的状态能更加地爱彼此。
09年,他们有了共同的“小棉袄”,取名雨阳——风雨过后必是天晴。“小棉袄”6岁开始在武汉和父亲一起生活,徐东红独身一人在成都打拼。待有空闲时间,她才能去武汉和家人见上一面。徐东红感叹道:“我会羡慕夜晚在小区牵手散步的情侣、羡慕别的小孩牵着妈妈的手讲着今天学校发生的趣事,这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我只要一忙完手上的工作,就会前往武汉与家人团聚,只是这一忙往往就是一两月。”
连续两个月的忙碌换来周末两天的团聚,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在谈生活时,徐东红的眼睛总是望向窗外那看不到尽头的远方,脸上满是她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她说每次回家女儿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您什么时候走呀?”每每听到这句话时,徐东红心里五味杂陈。
离开武汉返蓉的时候,无论严寒酷暑,女儿总是坚持早起送她离开。凌晨四点的小区门口,两个身影相依,念念不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徐东红把自己形容成了现在流行的“家教机”。通过远程视频给孩子讲解知识难点,通过远程视频传达母亲对女儿的思念。徐东红坦言对于女儿的成长,她缺席了很多重要的时光。因此每年寒假带女儿出游,对徐东红来说弥足珍贵。
“我不求女儿日后回想起来能明白为人父母的不易,但求女儿回忆起我们时,总是快乐的时光。”徐东红侧脸过去轻拭了即将溢出眼中的泪水,继续说道:“我把我对家的期许,都融进了我的设计理念中,我之所以会比客户更懂他自己,是因为我把我缺失的一部分考虑进去,每个人对于生活都会有缺失的一部分,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设计与生活
现在的人们对设计师不仅要求设计能力好,还希望道德品质也好。徐东红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客户希望看到的是设计师生活中的样子,而不是经过包装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硬形象。客户明白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再了解了你的能力才敢把家交给你,这其实是相互尊重的一种过程。”
徐东红不是那种穿着时髦、个性鲜明的设计师,她喜欢一切简单的元素,就像她的性格,像是一杯纯净的白水。记者初见本人时,误以为徐东红会是惜字如金的类型,恰恰相反,容器里的白水都是她自己倾注进去的,她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也更擅长去交流,她愿意去倾听客户的想法,也去观察客户的生活细节,通过这些日常中的积累才会明白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001年,南门某家火锅店里,徐东红带着助理在与一名别墅客户探讨方案,于此之前,此客户还与好几家已在成都小有名气的装饰公司沟通过,客户满意的是来自深圳美术学院研究生设计的方案,这让即使已经有丰富经验的徐东红心里没了底,她想肯定是那位研究生拔得头筹,此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2006年,公司接到一个电话,指名要找徐东红。原因是五年前徐东红曾给这位客户出过设计方案。徐东红又惊又喜,喜的是得到迟到了五年的认可,惊的是拔得头筹的人竟是自己。当五年后徐东红再次与客户坐在一起讲解自己的方案时,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方案处处结合业主的实际情况而做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这便成了客户经过五年后都还要来找她设计的原因。经过此事,徐东红认为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当时我不去考虑对手的身份,不去在意终的结果。专注设计,多与客户沟通几次,也许客户早已入住,也大程度上减少了双方的遗憾。”
2018年的徐东红再次谈及此事时,自问自答道:“还让我学会了什么呢?还学会了‘生活’。有位设计前辈曾经说过:设计源于生活,体验创造生活。室内设计是一项为客户创造不一样体验家居生活的工作,做一名真正走进生活的设计师是极其必要的。”
闲暇之余,徐东红会走出去体验家居生活。她说去往国内外设计展、家具展,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去体验当下的流行趋势。“设计展、家具展在某个特定的城市是走在前沿,当它辗转回国再回成都,也许已是一两年后。设计师应该第一时间与客户分享新的流行趋势而不是一两年后。设计要去适应生活需求,生活中要有时下流行的设计。要不然没有办法把握到当下客户喜欢的风格。”
客户与自己
时间追溯到2002年,徐东红接手了一个同行做毁的单子。当她接手时也曾忐忑不安,怕自己是第二个做毁的设计师。恰恰相反,徐东红从此方案开始,接手了这位业主后来所有的房屋设计并与这位业主成了很好的朋友。
时代与境遇
如今能坦然说起如何体验生活、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徐东红,与之刚入行的状态是大相径庭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计算机兴起的时代。徐东红认为“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选择了服装设计,机缘巧合下又选择了室内设计。
1996年杏盛创始人余静赣回江西武宁县,为刚刚成立的装饰公司招聘人员。徐东红作为其中一员,从此开始接触室内设计。专业是服装设计的徐东红转行做了室内设计,她说这不是转行,是技术上的交流。徐东红没想到这一技术上的交流,使二十多年后的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
“有什么样的空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这是余工在创业初期带着徐东红这一批设计师外出交流学习时对他们所讲过的话语,多年来徐东红牢记于心。
“如果一个小孩比较内向,我就会给他的房间在设计以及色彩上做修正,融入开放的格局,明亮的色彩,我相信久而久之这个空间对小孩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徐东红将她对余工的这段话融进她对设计的理解,多年来在设计上秉承着“家文化”的设计理念,把自己在家中缺失的一部分,融入到设计中去,用设计去改善每一位客户的生活。
上一篇: 我喜欢有温度的设计——成都杏盛程亚晖
下一篇: 没有终点的设计之旅——成都杏盛张羽